我喜欢小孩子。
我喜欢和很小的小孩子玩,特别是两三岁的孩子。能说话,能回答问题,能提出问题。知道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要的和不想要的。比如饿了会说要吃饭,渴了会说要喝水,看到某件玩具会说我要我要。这样的孩子才能与他互动,才能玩的起来,才能玩的开心。
小孩子是一张薄薄的白纸,透过它能看到那纯暖的阳光。他们那些貌似幼稚的话语往往会让人感觉至纯至真。和他们呆的久了就会很容易发现快乐,连带自己也会变得简单快乐。和这些单纯的小生物相处,对自身的心灵就是一种洗涤。能够净化心灵。 而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慢慢的认识世界,会看到世界的美好,但同时也会接触一些黑暗。在这过程中就会慢慢的在那张薄薄的白纸上一点点的填涂出色彩。一层一层的填涂,一层一层覆盖。最后,那张薄薄的纸被色彩填充成一本书。这本书无法看透,想透过它看那纯暖的阳光,结果让眼睛附上一片阴影。而书的内容旁人是无法得知的。
幼师们是一群快乐善良的人。即使时而感觉累感觉烦,但丝毫不能减少那种和单纯的小生物相处的快乐。所以幼师应该比其他职业者来说活的更年轻更快乐。
小孩子是一剂良药。可以治愈所有伤口。小孩子可以治愈一切伤口。
和他们相处时,所有的伤口都不会出现。所有的与悲伤有关的都会消失。
每一个小孩子都是天使,只有快乐而没有悲伤。他们传播的是快乐,也只有快乐。
小孩子是单纯的小生物。他们想哭就哭,想笑就咯咯的笑。全凭自己喜爱。任性胡来也没有什么关系,顶多被训斥一顿,挨打一顿。然后大声的哭出来,狠狠的哭,哭的撕心裂肺似的。然后累了,睡一觉。醒来就会忘记哭过。就算记得被骂被打了,在别人糖果攻势下,不高兴的情绪也会溃不成军,然后开心的接过糖果放进嘴里。眼睛弯成月牙儿。
很多人都在怀念青春。过去了的人,用大量的文字和画面来纪念他们的青春。而正处于青春期的却在大肆挥霍。毫不珍惜。 青春期一直是电影最好的题材。比如说《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》里面的抽烟,《心动》里面的早恋,《美国丽人》里面的叛逆,《猜火车》里面的游戏人生还有岩井俊二的《关于莉莉周的一切》,《花与爱丽丝》,以及《歌舞青春》等等等等。
这些电影无不是从各个方面来定位青春。而青春正一步一步沦陷。关于青春,我想到的就只有打架,早恋,悲伤,叛逆,抽烟,装成熟,没有方向的热血。青春期在不断的被黑暗化,里面的负面能量正在不断曾加。而这般对比下,小孩子的简单快乐就更被凸显出来。
有很多的夜晚,都感觉很压抑。翻来覆去睡不着,这时就很想很想找人聊天。熟悉的,不认识的,十几岁的小学生初中生,三四十岁的夜猫子幽魂。只要能聊天就行,只要能把压抑感释放那么一点点就行。 这时就特别的想自己是个小孩子,是个两三岁三四岁五六岁的孩子。这样就可以肆无忌惮的任性胡来。压抑了就大声的哭,撕心裂肺的哭。然后把大人吵醒,让他们一脸担心焦虑的来关心询问怎么了。得不到回答后便好言好语的花着。任性的对他们不理不睬,哭到累了就挂着眼泪睡去。然后梦里大把大把的好吃的,好多好多的玩具。那便是天堂。孩子眼里的天堂。
|